1920_180px;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

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中原与边疆研究之所思

编辑:互联网 更新于:2017-8-2 阅读:

陈建立老师讲座现场

探究金属资源流通与铜器生产方式的一种可行办法,就是针对特定的交通路线,在通道上选择重要的节点,对出土的铜器群进行分析研究。中原通往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的道路主要有三条,经淮河流域通往皖南,经信阳、武汉通往鄂东南,以及南襄盆地与随枣走廊。在这些通路沿线,陈建立老师近年做了大量工作,如在郧县李营遗址,发现了二里头时期的熔铜坩埚,从出土的炉渣中推断这里配制过锡青铜。在豫南地区,正阳闰楼、罗山天湖等青铜器群为认识殷墟时期的铜料来源,提供了线索。在鄂北地区,随州羊子山、叶家山等器群反映出西周早期中原政权对铜器与铜料的高度控制。叶家山M28、M111两座曾侯墓,都出有两件铜锭,是铜料流通最直接的证据。这些铜锭和礼容器放在一起,地位十分崇高。铅同位素比值反映铜锭与随葬铜器的来源不同,很可能并不是用来制器。

湖北随州叶家山M28出土铜锭的铅同位素比值(郁永彬 等,2016)

西周早期,从琉璃河到周原,广大区域的铅料来源具有非常高的共性,反映生产组织方式很可能是高度统一的。通过与地质调查数据比对,豫西地区是其中部分青铜器中铅料的产源,这一地区的矿冶调查工作亟待展开。从田野到实验室,再从实验室回到田野,希望冶金考古的研究成果,能够为矿冶遗址的调查指明方向。

3. 如何利用科技分析数据,进行青铜冶铸的综合研究

冶金考古的工作流程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获取冶铸遗物,在实验室分析样品,从炉渣、炉壁等遗物中获取冶炼,冶炼技术的信息,从而观察古人的冶炼行为,推断技术面貌背后的文化信息。如此看来,科技分析应该针对冶铸活动的各个环节,其中就包括模拟实验的相关研究。

今年暑期,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北京房山进行了冶金实验考古工作,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和研究,尽可能地复原古代生产流程,在模拟实验结束后,对废弃的冶铸遗物和环境样品进行取样分析,以观察冶炼行为对环境的影响,取得了很多新的认识。近期在阜南台家寺遗址发现了疑似的冶铸遗物,通过现场地球化学分析与取样检测,发现这处灰坑确实与青铜冶铸活动有关。这些结果反馈给田野中的考古工作者,为后续发掘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2016年8月在北京房山进行的冶金实验考古

近年来,冶金考古研究进展很快,积累了大量数据。对已有的数据,如何找到好的统计方法进行解读,是研究者当下的重要任务。从建立分析标准,到汇总资料形成数据库,再到探索适当的作图方法,以呈现更直观的结果,其中意义自不待言。在大数据的时代,很多研究已经同传统的实验室工作颇为不同,需要我们开动脑筋,不断学习探索。

1234

上篇:

下篇: